张君秋自组班后,露演津门今已三次。第一次谦和社全体声势浩荡,极尽红花绿叶之美,第二次仅喜瑞、盛习,而盛兰、多奎在沪,毓堃未来,上座仍盛。一期满后,中国(大戏院)主人孟君坚留半期,因获利甚巨。临行孟君对张云:“君秋下次预备一个月买卖吧!”欣悦殷拳,溢于言表。
事隔三月,张又卷土重来,此番由言慧珠遗留之梅剧团班底加入贯盛习而无武生,方以为日既近,溽暑蒸人,难获美满,而首日打泡《女起解、玉堂春》,不仅座无隙地,站亦满谷,楼上平台亦为院方主人友好及新闻界人坐满,隔窗而望,较为凉爽。是日君秋扮相艺术皆极进步,一日千里,刮目相看。票价四元八角,较扶风、秋声两社尤昂,君秋无形步入第一流名伶,与程、马媲美,宁非幸运耶!且入秋已来,热度骤增,顾客挥汗如雨,犹忍耐静聆,君秋魔力颇足惊人。张曾对人表示:“顾客花钱受热,余赚钱受热,相形之下,自应竭全力以符三津顾客爱护之殷。”
公演全部《金山寺》之日,前昆后乱,台下异常欢迎,直到《祭塔》,一句一彩,适时姜妙香方卸装语朋辈云:“这才是《祭塔》哪,腔调调面,一丝不苟,加上脆嗓真甜”。盖此剧完全得自王老供奉,句句斟酌,宜乎受欢迎也。
临别戏《红拂传》、《大保国》、《进宫》,《红拂》自承御霜余绪,《进宫》仍依王门真传,君秋戏路兼收并蓄,取精去粕,不以派别标榜,三十以后或可自成家数。忆四大名旦皆曾习成名艺,老伶工皆不以派自炫,今已各成其派矣。此次天津市义务戏约张贯合演《戏凤》,一时兴亚三区花园万头攒动,争看张郎,风头之健,如十余年前梅兰芳去美前夕之情景,其红运当头实堪艳羡也。
又天津贫病救济院主办义剧二日,以余款救济贫病难民,事请于张,慨然应允,且异常卖力。两日所入约两万余元,灾黎被德,贫病受惠,热心公益,功德不小。
闻君秋尚有新戏二出今次未演,一为耆宿赵君彦先生编之《凤双栖》,一为名票兼文艺家路介白先生所编之《月难圆》,均在精心排练,预期演出成绩当能惊人。
原载《立言画刊》(1943年9月4日第25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