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献资料 名家评述 何长高:初探张腔所以然——《状元媒》“到此时”唱段解析
何长高:初探张腔所以然——《状元媒》“到此时”唱段解析
2021-05-18 21:51:14

  张君秋先生处于能直接从“四大名旦”继承的年代,以较好的素质进行勤学苦练,又有何顺信等志同道合之士长期协作奋斗,因而形成了上世纪50年代后罕有的青衣流派。为什么张派这么流行?他既创演了一些吸引观众的新戏,更编创了不少为戏迷们广为传唱的的张腔。这些张腔究竟好在那里?笔者抱着要“知其所以然”的探求,通过一些研讨,感到他在广泛继承的基础上,确实有不少艺术含金量很高的创新。现将笔者解析《状元媒》“到此时顾不得抛头露面”唱段的体会成文,供戏友们共同研究。

  新编古装戏《状元媒》,是由叶德霖先生改编,张君秋、马连良、谭富英、刘雪涛等名家于1960年在北京首演的。张君秋先生饰演的郡主柴媚春端庄活泼,尤其是剧中的几大唱段华丽清新,被戏迷们广为传唱。本文所探讨的“到此时”唱段,市面音像资料不少,1993年大连出版社出版的《何顺信琴谱》有此唱段的曲谱,均可供参阅。

  柴郡主随宋帝潼台行猎,被辽邦掳去,幸遇杨延昭救回,柴赠珍珠衫暗许婚事。宋帝误定是傅丁奎之功,并将郡主许婚。郡主听八贤王赵德芳谈此“张冠李戴”之事后,同意请新科状元吕蒙正进宫查实并共商对策。本场前部有18句回忆赠衫、情意缠绵的唱段,那是用非常动听的[二黄原板]新腔唱出的。当八贤王进宫,将出现戏剧矛盾时,所用曲调就转入激昂高亢的[西皮]了。从全剧整体来看,所选用的曲调和板式不仅不重复,达到多样化,更重要的是都很符合剧中人物的不同情感。

  当郡主问道:“招赘郡马是何臣之子?哪家之后?”吕蒙正回奏:“乃开国元勋定山王傅龙之子,名叫傅丁奎!”这时郡主很惊讶、抑制不住内心的气愤而引出了此唱段。随着武场起[双楗凤点头],京胡同时奏出了既散拉而又与锣鼓节奏相协调的[西皮导板]的特殊前奏,还有八贤王的夹白“你看如何”后,郡主惊呆坐下,进入了沉思。这种用吕蒙正叫板,开[双楗凤点头]而不用[导板头]起[西皮导板]的锣鼓与特殊前奏的融合,就具有了不同凡响的起唱特性。这句“到此时顾不得抛头露面”,是郡主含羞、犹豫和下决心的全程内心活动,其句首“到此时”和句腹“顾不得” 都是以沉吟的口吻,基本上是一口气哼出来的,直到句末“抛头露面”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而以高音、长腔把决心唱出来。这句[导板]的唱腔,无论从音符的高低、长短、顿挫都设计得很精美,是既符合剧情又与众不同的新腔。

  此后,在缓和的[慢长锤]中,郡主叫宫娥们:“珠帘卷起!”她要面对状元公了。状元公整冠、理髯,拜见郡主,郡主示意“免礼”中接唱了下句“吕爱卿且平身还有话言”。这个[慢长锤]不接[夺头],而是在念白后截住,也不用任何前奏导引,就在最末一锣后,紧接于“眼”上起唱。这种仅用[长锤],又无胡琴前奏、打破常规的起唱设计,正体现出郡主急于要与状元公交谈的心情。这句郡主对吕蒙正讲的第一句话中,前半句是称呼和礼节,后半句才是她要对状元公作的交代。“吕爱”二字同出于一“眼”,“平身”二字也同出于板上,两处的“3”为句尾四字 “还有话言”的 “7”作了铺垫。为了体现郡主的恳切和真诚,“还有话言”都是以轻言、细语的声态在低音区中唱出的。这正是大师创腔的奥妙所在了。

  关于此下句的“板式”有分歧看法:《何顺信琴谱》注明其为[西皮原板],不少人却认为应该是[二六]。[西皮原板]字位的规律是“句首眼起,句腹板起、句尾板起板落”。张君秋先生演唱这句的字位特殊表现是“句腹眼起,句尾字字都出于板上”,《何顺信琴谱》中小有不同,其“有”字出于“眼”上。说它是一句创新的[原板]也未尝不可。 

  我们试以[二六]来进行探讨。[二六]字位的板眼规律较宽松,除了多数与[西皮原板]相同外,在《红线盗盒》、《穆桂英挂帅》等唱段中都有“句首与句腹均眼起”的字位格式。关于“句尾字字都出于板上”,在《太真外传》里“美嫦娥清冷冷哪得无情”与《锁麟囊》里“为什么鲛珠化泪抛”等[二六]中也有先例。尤其是“吕爱卿”及其后的“小过门”,更是青衣[二六]中常有的旋律。由此看来,此句板式定为[二六]更为合适些。对于青衣“一眼板”的[西皮原板] ,为了便于视唱,通常都是将其“放大”为4/4拍来记谱的。《何顺信琴谱》中唯将此句用2/4拍来记谱,是否有对所定[原板]的疑虑?常规[二六] 是用[垛头] (或一锣)接[哆啰] 起的,还带有个前奏“62”,此处何故三者皆无?只能解释这是一句表达郡主急切心情的创新[二六]了。从全唱段来看,这里安排一句[二六]合适吗?《甘露寺》中“汉寿亭侯”、《盗御马》中“打某的左膀”都是用的[二六]作为[原板]转[流水]或[快板]的过渡板式。看来张先生把这句[二六]安排在[导板] 与[慢板] 之间,既是创新也不无依据。

  如果此唱段就以[二六]或转 [原板]一唱到底,即使有不少新腔、好腔,在章法上也平淡无奇。因此,在“赐座”和命宫娥“你们退下”后,三人归座,在间奏中吕、赵分别夹白:“郡主有何金言,当面请讲。”“慢慢讲来!”郡主要与状元公推心置腹地交谈了,那就转入[慢板]耐性地从头说起吧!“都只为保圣驾潼台遭险,乱军中被贼擒掳往北番。”这两句 [西皮慢板]有什么特性呢?第一,通常[西皮慢板]的句腹后都垫有一板过门,这两句却都删去了,这不仅使语句更连贯紧凑,也改善了 “慢板太拖” ,更体现出郡主急切的心情;正因为删去过门而将句尾紧连唱出,唱腔还给出了特殊的“肩膀头”:上句“6656”、下句“6653”,这与通常上下句用“6765”是有区别的;第二,“潼台遭险”的尾腔中,用了不少高音,更出现了全段的最高音“5” ,还有超过一眼时值的半音“7”, 也有在一眼中反复四次的“35353535”音和两处较长的休止符等,这都是大师运用丰富的声情对“险情”的描述创出的新腔;第三,“掳往北番”的尾腔中,基本都在低音区运行,尤其是 “2344632”这种反折的音符和半眼的休止符停顿等,把郡主的受辱、羞愧的心态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两句新尾腔,既唱出了郡主复杂的心声,又仅限于在三板时值之内,让听众既享受了耳福,而又有“情未尽兴”之感。

  听到“多亏何人前来救驾”后,郡主开始进入答问阶段,因而此唱段就转入了[西皮原板]。“多亏了杨延昭救我回转,救驾的小将并无两员”。这两句[原板],张君秋先生是用传统老腔唱出的,还在“杨延昭”后垫了个全段唯一的一板老过门。这样既可缓和听众的兴奋激情,也引人回归到传统老腔的意境之中。程砚秋先生在《唱腔经验随谈》一文中指出:“唱腔要好,要能动人,往往不在多,主要是要安得恰当。”看来张君秋先生是精通此道的了。在状元公提问“你对那员小将可曾讲些什么呀”后,郡主唱出了“事到此顾不得含羞满面”。此前两句唱腔的平凡,有为此句新腔作铺垫的作用。此句中的句尾四字,根据词情创出了极优美动听的新腔;仅一个“面”字的尾腔竟达五板之多,前三板基本在一推一顿的低音区迂回,进入后两板才以开放性地以密、高音唱出。这正是对郡主“含羞满面”心态微妙的声情表达。在八贤王追问:“你与他讲些什么呀?”郡主用老腔唱出一句“赠诗句表心意两军阵前”。为了突破郡主的含羞以便及早掌握实情,通过状元公的示意,八贤王直接提问:“你赠他何物哇?”郡主被逼只得唱出“杨六郎门当户对雀屏中选,因此上赠宝衫订下姻缘”了。最后这关键的三句,直截了当,又回到简约的传统老腔上来了。

  《三堂会审》中苏三的成套[西皮]唱腔,为什么让人爱听?除了唱腔本身外,红袍、蓝袍与小生的插白和表演也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这段《状元媒》中的[西皮] 唱段,无论从曲调、板式的章法布局和新腔的设计来论,既有创新,又不离传统,做到了新老搭配、疏密结合,再加上有状元公与八贤王的插白、表演配合,自然会使人感到唱腔优美动听、表演生动抓人了。

       好腔得由好演员来演唱,强强结合才能产生出预期的效果。好演员除了嗓音、节奏感等基本功好以外,对剧情、人物和唱腔设计的深入理解,更是应该强调的重要因素。张君秋的演唱,让人听来是出自柴郡主而不是出自张君秋之口。后学者若理解不足,就难于演好这位柴郡主了。

来源:网络 作者:何长高 编辑:主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京ICP备14004500号/京ICP备1400450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