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献资料 大师论述 为《张派唱腔琴谱集》所作前言
为《张派唱腔琴谱集》所作前言
2021-07-14 18:44:42

  近年来,很多同志来信要曲谱,要剧本。同志们建议把我演出的剧目中有代表性的、有特点的唱段汇总起来编成集字出版,以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我觉得这是件好事,就请张建民同志整理编写,因为我们相处时间较长,他对我比较了解。这本集子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整理,现在和读者们见面了。

  关于我的演唱艺术,张建民同志在本集《略谈张君秋唱腔艺术》一文中有所介绍,我不再赘述了。

  我自幼到现在演了几十出戏,有些是学我老师的,那是口传心授,老师怎么教我就怎么学,没有长翅膀,还飞不起来。以后在老师们的培养下,逐步出土露苗、开花结果,达到今天的地步、应该饮水思源,感谢我的老师们。

  我在艺术上要说真正有所长进和发展的话,那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共产党的文艺方针成为我艺术创作的灯塔,国家兴旺发达的光明前途是我演出和创作的动力,特别是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对我的帮助和关怀。他们经常看我演戏并接见我。主席和总理平易近人,和他们在一起使我感到非常亲切和幸福。记得有一次我在武汉演出后回北京,毛主席接见时,第一句话就说:“你这个走马换将的办法很好啊......”(指的是我到外地演出时,只与我的琴师、鼓师等同志同去,其他方面与当地剧团合作同台演出。)毛主席又说:“听说你收了两个学生,一个叫王婉华,一个叫陈瑶华,你要很好地教他们······.”我很惊讶,万没有想到毛主席一天到晚管理全国的大事那么忙,怎么对一个演员的工作情况会知道的这么具体,甚至叫出我学生的名字······使我感到无限温暖。

  和周总理在一起也是如此,他特别了解我们。有时自己心里有点什么不痛快的事或者有什么困难,每当与总理见面时,他总是说在头里。有一次总理在家请我们吃饭,没有等我们提什么,他就说:“你们这些日子是不是又学习、又排戏、又开会,时间安排得太紧,这样很累啊?···我看又不指望你们搞外交、搞政治嘛!你们只要知道“站稳立场、敌我分清”就行了嘛,你们不能不务正业啊!该排戏就排戏,该演出就演出,该休息就得休息,劳逸要结合好,要保质保量啊…”

  毛主席、周总理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关怀,更使我感到方向明确、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敢想敢创。所以,这个时期我演出的剧目最多。

  此后,根据“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精神,又编演了《望江亭》、《状元媒》、《西厢记》、《诗文会》、《楚官恨》、《秋瑾》、《年年有余》等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当时我和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等同志在北京京剧团一道工作,为了搞出好剧目,又能发挥各家之长,全团统筹力量,有分有合,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使京剧剧目繁花似锦。

  在艺术创作中,我历来主张要严肃认真、精益求精,还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观众的欣赏习惯来选择自己的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学习别人的长处,根据个人的条件创造自己的特殊风格是最好的办法。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我们的剧目才能立得住,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只有勇于革新、善于革新,才能使我们的艺术事业永葆青春。

  为了这本集子的出版工作,很多同志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本集子出版以后,希望广大读者和同志们、朋友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逐步修改、渐臻完善。

  原载《张派唱腔琴谱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年出版)   


来源:张君秋唱腔选集 作者:张君秋 编辑:主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京ICP备14004500号/京ICP备1400450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