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献资料 艺高德劭 李瑞环:在纪念张君秋座谈会上的讲话
李瑞环:在纪念张君秋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1-03-09 17:57:23

  各位同志,各位朋友:

  转瞬之间,君秋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今天,君秋同志的亲属、友好、同事、弟子和各界人士集会座谈,深切缅怀这位京剧艺术大师。我作为君秋同志的老朋友,思绪万端。一年来,每当谈及京剧事业,每当看到京剧“音配像",每当接触京剧艺术界的朋友,我都会想起君秋同志,他的音容笑貌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

  君秋同志的一生,是为繁荣京剧艺术事业奋斗不息的一生。我们纪念君秋同志,最重要的是认真继承他的遗愿,学习他的精湛艺术,弘扬他的高尚风范,把他毕生执著追求的京剧事业振兴起来。

  要像君秋同志那样勇于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京剧艺术流派很好地继承下来,不断发扬光大。君秋同志天赋好,肯用功,又经多位名家指教,年轻时即唱红大江南北,但他从不满足,而是认真借鉴不同流派,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结合自身条件,创造了风格独特的张派艺术,把京剧旦角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今年发行的《张君秋唱腔集》、《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张君秋专辑》和《张君秋影像资料集》,展现出君秋同志在剧坛耕耘一生的辉煌成果,是他为京剧艺术和中华民族文化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大力弘扬张派艺术,更要学习君秋同志艺无止境的精神,刻苦练功学艺,并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使京剧艺术这一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辉。

  要像君秋同志那样乐于奖掖后进,把全部心力投入到培养青年一代,使京剧事业后继有人。君秋同志广收弟子,桃李满天下,粉碎“四人帮"以后,为了改变“文革"造成的京剧演员、剧目、观众严重断档的局面,他更毅然把主要精力放在京剧教育事业上。他不仅无私地传授张派艺术,而且由于他的丰富经历和机缘,他熟悉京剧的各个行当,特别是每个剧目的总体配合和效果,因而他在多方面的京剧教学指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津市青年京剧团能演出许多台高水平的大戏,拥有一批全国公认的优秀演员,可以说驰名海内外,这一切得益于君秋同志指导的“百日集训",得益于他和一大批老艺术家的悉心传授。京剧“音配像"精粹对京剧的抢救、普及、教学、振兴以及保存、流传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中央电视台久播不衰,为广大戏迷观众所喜爱,被普遍认为是前所未有的一大创造、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一大工程,而这项工作就是以君秋同志为总顾问,在他的积极操办下开创的。他亲自指导录制的“音配像"有120部,涉及诸多京剧艺术流派,现仍在继续录制,并推行到评剧、曲艺等其他剧种。君秋同志垂暮之年,发挥晚霞余辉,为振兴京剧艺术夜以继日、呕心沥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要学习他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把他的未竟事业继续下去,使京剧人才辈出,使京剧事业代代相传,永葆青春。

  要像君秋同志那样处事为人,加强思想修养,做到德艺双馨。君秋同志为人忠厚,助人为乐,谦虚谨慎,豁达大度,团结同志。他对待同事诚恳热情,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他做人人格好,演戏戏德高,当党员党性强,在京剧界、在艺术家当中有口皆碑。在君秋同志身上,体现了老艺术家的高风亮节和共产党员的优良品德。我们要学习他的崇高风范,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人。

  为永远纪念君秋同志,在热心朋友的支持下,在天津成立了“张君秋艺术基金会”。希望基金会团结各界人士,致力于继承和发扬张派艺术,促进京剧艺术振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告慰君秋同志在天之灵。

来源:张君秋艺术大师纪念集 作者:李瑞环 编辑:主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京ICP备14004500号/京ICP备1400450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