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献资料 名家评述 梅葆玖:怀念君秋先生
梅葆玖:怀念君秋先生
2021-09-27 13:42:40

  1937年君秋先生随马连良先生的“扶风社”来上海演出,刚好我父亲率梅剧团结束了武汉之行回到上海,当时我们已举家南迁,定居马斯南路。父亲知道马先生来上海了,应尽地主之谊,又听说北京李凌枫先生有一位很出色的徒弟张君秋,才17岁,随马先生赴沪演出,只是没见过面,就相约去黄金大戏院看马、张二位的《红鬃烈马》,戏结束后,父亲到后台去道辛苦,在后台有朋友提出君秋先生人才难得,希望得到父亲的指导,父亲当场就接受建议,确定师生关系。第二天君秋先生在张老夫人带领下,到我们家正式举行了拜师典礼,父亲收他为学生,从此君秋先生便是我的师哥了,我们称他为张大哥。

  当时我还很小,才四五岁,能回忆起来的是我父亲在花园里教君秋师哥《霸王别姬》的舞剑,很认直,教得满头大汗。后来我父亲对我说,给君秋师兄教剑时看我出很多汗,他很过意不去,父亲说你别过意不去,今天我教你,等葆玖长大后还盼着你教他呢。

  在我念小学的时候,君秋师哥已经自己组班挂头牌了,取名“谦和社”,谦和二字倒是很符合张大哥的品位。

  1952年我也参加了梅剧团,跟随父亲到全国各地去演出。当时君秋师哥已经是很有成就的名演员了,由他排演的《望江亭》、《状元媒》、《诗文会》等剧,上演后获得极大成功!记得当时我父母亲在家中常提君秋师哥在艺术上的努力,来激励我在艺术上也要发奋努力,印象至今仍很深刻。

  在十年浩劫的难忘岁月中,我和君秋师哥都成了“牛鬼蛇神”被改造对象,在剧团里劳动、改造思想,我装音响,他参加搬运样板戏布景并装台、拆台。我母亲当时很关心君秋师哥,经常让我带烧饼和酱牛肉给他吃,但我又不能明着给他,因为我们都是被改造对象,不配吃,我就想了个办法,把烧饼、酱牛肉包在一卷报纸之中,放在我自行车的后包里,在劳动时我向他示意东西在车包里,师哥会意了,趁着他为大家掸扫自行车的时候,趁人不注意,赶快取出烧饼、酱肉暗中吃掉!当时我们好像在做地下联络工作,回忆此情此景,虽事隔二三十年,仍历历在目!

  我和君秋师哥是同行,京剧艺术都自成一派,以旦行来说,继梅、尚、程、荀四大流派艺术之后能自成一家,必须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和艺术风格,要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同行认可,没有超人的毅力和天份是不可能的。我认为君秋师哥由长期的艺术积累而形成的科学发声方法,运用自己甜亮的嗓音既款式又大方,形成了舒展中见委婉,流畅中见细腻的演唱风格,确实是有独到之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流派,在广大观众中已经取得了轰动效果。

  我非常钦佩君秋师哥的天分和毅力。

  张派艺术的形成符合艺术规律,一定会发扬光大!

  同时也更希望跨世纪2000年千禧年的到来之际,年轻一代的优秀演员更好地继承君秋师哥的艺术,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艺术作出更大的贡献!

  原载《张君秋艺术大师纪念集》

来源:张君秋艺术大师纪念集 作者:梅葆玖 编辑:主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京ICP备14004500号/京ICP备1400450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