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献资料 名家评述 孙松林:中国京剧民族声乐学派杰出的、卓越的歌唱家
孙松林:中国京剧民族声乐学派杰出的、卓越的歌唱家
2021-02-27 23:49:09

为了纪念张君秋大师80周年诞辰,其子张学浩预备出书,向我约稿。备之不及,还是把我以前写的一篇学习、研究他的演唱艺术和方法的心得、体会、认识的文章拿来,表示我对张大师最好的纪念。

张君秋是我国杰出的京剧艺术歌唱家、作曲家、革新家。,

张君秋对我国京剧艺术最突出的贡献和成就就是他创造性地发展了京剧旦角唱腔艺术和演唱艺术。博采众家之长,结合自己的实际,发挥自己的嗓音条件和优势,根据所扮演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在传统唱腔和唱法的基础上进行突破性的发展和创造,群众把张君秋的艺术誉为“张派” 。张君秋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京剧革新家,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深受广大观众和专家,内行外行、国内国外的欢迎和喜爱。

张君秋是一位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很有影响的艺术家,是继梅兰芳、程砚秋等艺术大师之后的又一高峰和里程碑。

张君秋是中国京剧民族声乐学派杰出的代表。

中国京剧声乐(演唱)作为一种民族声乐学派不同于近代欧洲声乐艺术,不同于意大利美声学派。

中国京剧民族声乐学派是在我们民族土壤里成长起来的。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它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审美情趣。它具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方法。大家知道不是任何民族的任何声乐(演唱)都可以称为民族声乐学派的。

中国京剧声乐作为民族声乐学派主要的条件和依据是:

一、有体系。它有一套独特的具有民族特征的唱做并重的表演体系——梅兰芳表演体系和美学原则。

二、有教育机构和制度。它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教学及训练方法、教学理论和原则。有科班、戏校的教育机构和制度。它有传统的师承关系。

三、有方法。它具有一套自成体系的完整的、科学的发声方法。

四、有作品。它有大批具有民族特征的优秀的传统剧目。

五、有人才。一个半世纪多以来涌现了大批的艺术家、歌唱家。净行以金少山、裘盛戎等为代表的;旦行以梅兰芳、程砚秋、张君秋等为代表的;生行以谭鑫培、余叔岩、高庆奎等为代表的等等,不仅为我国广大观众欢迎,同时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和喜爱。

张君秋是中国京剧民族声乐学派杰出的歌唱家。他以唱工卓著而驰名,唱得好,唱得美,唱得有情,唱得有意境,唱得有韵味。他唱得既悦耳动听又响堂挂味,美不胜收。

张君秋的嗓音天赋条件极佳,音感好,乐感好。但更重要的是他善于学习各名家演唱之长,并善于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长期舞台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完整的发声方法。

张君秋科学的发声方法主要体现和表现在:

一、有深的气息支持,并善于运用和控制;

二、有相对稳定的喉头位置;

三、有舒展适度的喉咽腔;

四、声音自然,极富弹性,声音位置高,具有金属感,穿透力强,音质纯净、甜美、明亮,音色极富艺术表现力;

五、声音与声音、声区与声区过渡自然、协调、统一, 高音区清脆明亮,中音区优美柔和,低音区饱满清晰;

六、运用整体共鸣,特别是头腔共鸣,张君秋自称脑腔共鸣发挥得极好,既有魅力又有威力;

七、音域宽广,有两个半八度;

八、音域能收能放,高、重、强,声声震瓦宇,不费力,低、轻、弱声,咫尺相闻,坚实有力;

九、持久性,发声科学,能用最小的力量发出最好的声音效果,每次能演唱较长时间不疲劳,并能将好的嗓音保持四五十年。

以上的一切条件、手段、方法结合生动的语言、高超的咬字吐字的技能技巧又与深刻的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成为完整的、协调的、统一的整体。字正腔圆、以情带声,以字带声,珠圆玉润,声情并茂,韵味无穷。

从戏曲声乐美学来讲大体可分为两派,即壮美派和优美派。张君秋的演唱既是壮美派又是优美派。也可以说张君秋演唱的前期更倾向壮美派,后期更倾向优美派。张君秋的演唱既有气势又有韵味,确属罕见难得。张君秋的唱,堪称绝唱!

学习、继承“张派” 演唱艺术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里首先要明确学什么?我认为主要是学习张君秋一整套科学的发声方法;学习他如何运用声音的技能技巧结合咬字吐字语言艺术、行腔润腔等手段方法,去深刻揭示、刻画、表现剧中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及内心精神世界;学习他从演唱艺术中体现和表现出来的美学原则、情趣;学习他如何博采众长结合自己的实际形成独特的风格创造性发展旦角艺术等等。

其次是怎么学?我认为学习“张派” 演唱艺术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来学,不可一味模仿,只求声音、音色像甚至是模仿晚期的演唱声音、音色。大家都知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嗓音条件,完全一样的嗓音是没有的。张君秋的嗓音又宽又亮,就是传统小嗓中最难唱的发花、江阳、言前等辙口字,张君秋都能用相同的音色、音量,同样的宽度亮度唱出同样的效果。一般男旦学“张派” 很不容易具有金属般的亮度。女演员学“张派” 很不容易有宽度厚度。如若在学习“张派”演唱过程中没有张君秋嗓音的亮度就“捏”着嗓子唱,“挤”着唱,声音只会又尖又细又扁又贼;如若没有张君秋嗓音的宽度厚度就“撑” 着嗓子唱,声音只会又空又暗又白又虚。这样即不能很好地学习“张派” 演唱艺术。若长期下去声音僵化、缺乏弹性,只能大声喊不能小声唱,甚至声带出毛病,耽误了演唱艺术的青春。

张君秋的演唱艺术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能刚能柔,该刚则刚,该柔则柔,是从多方位、多侧面表现和刻画了我国古代妇女的女性美。学习“张派” 演唱艺术不可一味追求刚、刚、刚,使劲地唱强音、强音、强音加大力度,唱的每个字都用足了力,每个音都使足了劲,这样的演唱既不符合声音、语言、行腔的规律法则辩证法,又破坏了声音美、语言美和艺术的美。

张君秋在演唱时使字的韵母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俗称“张派” 音。这是张君秋演唱中独有的。听起来好像垫字,但又与垫字不完全相同。不像垫字那么清楚和明显,非常好听。这是张君秋吸收花脸唱法融化到自己的唱法中来的,是学“张派”演唱不可缺少的。学习演唱时要十分注意,要恰到好处,掌握好分寸、火候。不可无限度夸大这种声音,结果"噢哇噢哇噢哇……"一大堆,使人生厌,实不可取。学习要恰如其分,否则"差之亳厘,谬以千里” 。

总之,学习“张派” 演唱艺术一定要知道学什么,一定要知道怎么学,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学,发挥自己的优势,唱出自己的艺术个性来,唱出自己的艺术特色来,这是十分重要的。艺术上没有个性、没有特色就谈不上什么艺术、更谈不上什么艺术上的创造。

唱戏唱戏,“唱”是很重要的。唱工居唱念做打四功之首位。我们知道,戏曲中许多优秀的艺术流派都是与演唱的独特风格分不开的,是有密切关系的。京剧最初就是根据唱工来划分流派的。如“四大名旦“ 梅、程、尚、荀,后随着戏曲不断地发展,时代和观众的要求,加强了念做,但是唱工仍然占着主导地位。因此要十分重视、认真总结张君秋的演唱艺术,这十分必要。让“张派” 演唱艺术永葆青春!认真总结京剧各个行当的艺术家、歌唱家的演唱艺术,让中国京剧民族声乐学派发扬光大,不断地涌现出更多杰出的京剧艺术家、歌唱家!

来源:张君秋艺术大师纪念集 作者:孙松林 编辑:主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京ICP备14004500号/京ICP备1400450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