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首都戏剧界、文艺界的同志们,首都广大观众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朋友们,聚集一堂,祝贺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先生艺术生活60年。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对这次盛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我们的老艺术家张君秋先生致以诚挚的敬意!
张君秋先生在六十年的京剧艺术创作生涯中,硕果累累,独步菊坛。他所创立的张派艺术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是当今京剧艺术中的瑰宝,是京剧艺术在新时代取得辉煌发展的新标志。张君秋不愧是我国当代的京剧艺术大师。他“艺高德劭,继往开来",为中国京剧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张君秋在1933年拜师李凌枫,学习京剧青衣。1936年初,首次登台崭露头角。他在长期演剧生涯中,刻苦习艺,广撷博采,先后向王瑶卿、尚小云、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等众多京剧、昆曲名家学习,积累了丰富的传统艺术功底,为日后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1年,张君秋先生自香港回到大陆,先后在中南区联谊京剧团及北京市京剧三团任主演。1956年又同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等通力合作,组成了北京京剧团(现北京京剧院)。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他对传统剧目进行整理革新,并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新编剧目的创作中。他的代表剧目十分丰富,传统戏如《玉堂春》、《大保国·二进宫》、《金山寺·断桥·雷峰塔》、《春秋配》、《银屏公主》等;新编剧目如《望江亭》、《西厢记》、《诗文会》、《状元媒》、《楚宫恨》、《秦香莲》和《秋瑾》、《珍妃》等。张君秋先生在这些剧目中的精湛表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誉。他以传统京剧唱腔为基础,吸收其他行当及兄弟剧种、曲艺、歌曲的音乐语汇,创制了大量新腔。他的演唱,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深入挖掘,充分发挥了嗓音“娇、媚、脆、水"的优异天赋,同时悉心揣摩“四大名旦"诸家各派的艺术风采,加以融会,多有建树。他的发音,讲求全身的松弛和气息的贯通,吐字清晰,音域宽阔,润腔细腻,色彩绚丽,感情丰富,舒展自如,形成了华丽柔美、刚健清新的独特风格。他的表演,端庄含蓄,自然率真。在化装、服饰方面,讲求色调、款式同人物身份、处境的协调。张君秋先生以独特的艺术风韵,成功地塑造了谭记儿、崔莺莺、秦香莲等许多聪慧秀丽、勇 于同旧势力抗争的古代妇女形象,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张派艺术的影响遍及海内外,张君秋先生弟子盈门,桃李满天下。他演出的许多代表剧目被摄制成影片和录像,还录制了大量磁带、唱片,成为海内外张门弟子学习的范本。他著述的《张君秋戏剧散论》,以自己丰富的艺术经验,启迪后学自强奋进。1990年,张君秋先生应邀赴美讲学,被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获得了“终身艺术成就奖",这标志着张君秋的艺术在世界剧坛上的崇高地位。
今天,我们在这里共襄盛举,不仅展示张派艺术的独特风采,而且要结合演出,深人研讨,用张君秋的艺术创新精神,激励我们的年轻一代,认真继承和发展京剧艺术,让京剧这一民族艺术瑰宝焕发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彩。
最后,让我们预祝这次祝贺活动圆满成功!